——中國兵器內蒙古一機集團安全管理紀實
2021年,中國兵器內蒙古一機集團緊緊圍繞“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競爭力”目標,堅持做好過程管理,通過全面開展標準化動態達標建設,以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雙重預防機制建設為根本,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落實各級安全責任,形成獨具特色的安全文化體系,使安全生產標準化繼續保持一級企業,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被國家安全生產協會評選為全國安全文化建設示范企業。
健全標準化管理 建立長效安全機制
該公司始終牢記“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方針,自覺履行崗位安全職責,嚴格遵守公司各項安全生產規章制度,為企業共同營造安全生產、可持續發展的良好環境。
公司圍繞打造一流環保安全管理制定了“十四五”安全生產發展規劃,研究制定了《關于系統構建集團化體系化“大安全”管理模式的指導意見》,按照體系化全業務流程安全管理思路,對新增4個安全專業監督管理單位,重新厘清了24個業務部門的安全監管職責,實現公司涉及的93個安全管理要素的全覆蓋,修訂和完善了《武器裝備科研生產工藝安全管理辦法》、《高處作業安全管理規定》等23項安全管理制度,將生產安全以及疫情防控、搶險救災等公共安全整體納入公司安全管理體系。公司對總部至分子公司、車間、班組、操作者全層級安全管理職責范圍進一步分解細化為“定內容、定頻次、定周期、定標準”的履職清單,構建了集團化體系化“大安全”管理模式。創新實施了“四三三”安全工作法,即按照“全流程、全要素、全層級、全員參與”的總體原則,落實“三個一”“三個雙”管理要求,以車間班組為單位,從“人、機、料、法、環、管”全要素進行了安全風險再辨識、再評估、再確認,科學合理確定風險等級,逐級確定管控措施和責任人,健全完善了《安全風險分級管控臺賬》,組織拍攝了危險崗位環節標準化作業視頻,做到生產經營業務全流程、生產制造全過程受控、可控。
在加強日常巡查的基礎上,組織開展安全生產和安全大排查大整頓,研究制定了96種檢查方向、側重點不同的安全檢查表單,編制審核了36家分子公司大排查大整頓巡查報告。以“解剖麻雀”的形式,下沉對26個生產車間、32個生產班組的安全履職情況進行了剖析,對異地子公司247、5402廠進行了4次安全生產“飛行”檢查,等等。年內共組織綜合、專項檢查督查67次,累計排查各類違章和隱患3720余條項,整改率達到100%。
推進主體責任落實 筑牢安全管控防線
堅持開展全員安全責任制落實,巡查評估,全面提升過程管理,不斷推動安全生產自查自改,制定方案,跟蹤落實。該公司委托專業機構采用無損檢測技術對廠區57.6公里動力管線開展了專業檢測,對公司6處危險性較大的老舊構建筑物及附屬設施進行了結構可靠性鑒定,采用磁粉探傷和超聲波檢測技術對31個鋼包的殼體、耳軸以及額定載荷15噸以上的69條吊索具進行了檢測,對6臺使用年限長、作業環境風險高的吊車進行了安全性能檢測,完成了15條電源電纜的絕緣電阻檢測和2條電纜的故障檢測,利用無人機查排了廠房房頂浮置物,實現了重點部位安全風險清晰可控。
嚴控重點領域安全風險,提升日常安全管理水平。該公司完成了26臺超期服役壓力容器、2540米各類能源管網的更新改造;通過調整存放種類、合并庫房的方式消減了油料油脂庫、下屬的二級單位綜企有限責任公司自由路第4換氣站2個危險點;重新編制了公司本部和247廠的工藝安全規程,組織對真空充氬鈦合金焊接倉等“四新”項目進行了安全評審,對軍品潛浮渡試驗過程等重點環節安全風險進行了再辨識再確認,進一步提升了公司危險試驗和重點設施的本質安全水平。
全面修訂應急預案 加強標準化建設
該公司對綜合、專項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進行了全面修訂,對各單位針對易燃易爆危險點、人員密集場所等重點部位組織了安全應急培訓和演練486次,提升了員工應急響應能力。
健全完善安全風險防控機制,提升安全管理意識技能,配合相關部門針對危險性大的車間、班組開展黨員身邊無隱患、黨員示范崗等活動,充分發揮黨員在安全生產中的先鋒模范作用。進一步強化領導干部和安全管理人員履職意識和能力,組織中層領導干部和147名安全管理人員進行了應知應會突擊閉卷考試和安全生產知識搶答賽,以考促學,以賽促訓,利用“一機大講堂”等各種形式對新修改的《安全生產法》進行了宣貫培訓,并在《一機工人報》和“魅力一機”等平臺開設了安全生產專欄,以“安全生產月”相繼開展主題征文、安全合理化建議等特色宣教活動,全系統共組織各類安全培訓班327期,參加培訓38874人次,進一步提升教育培訓的效能,使員工全面掌握崗位風險,熟知安全知識,營造出自上而下學安全的良好局面。